当前位置:主页 > 焦点要闻 > 对接港澳 发展高端服务业

2008-03-17

对接港澳 发展高端服务业

随着粤港澳经济共融性越来越强,港珠澳大桥开工在即,中山服务业正迎来“对接港澳、服务中国”的大好机遇。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建议中山继续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紧抓这一难得机遇,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新一轮经济大增长。

■中山服务业要全面对接港澳
    去年我市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436.8亿元,增长17.7%。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只有36.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今年,我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中之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深表认同。
    李妙娟说,在这一轮结构调整升级中,服务业应该成为广东第一主导产业。省发改委正在就如何加快服务业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文件,希望能够尽快形成文件并上报省政府。
    “广东毗邻港澳,要落实好CEPA,抓住机遇趁势而为,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和港澳一起打好服务业这张牌。”李妙娟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多,应该坚定不移地、有序地把产业转移到省内其它地区,甚至转移到省外,腾出空间发展服务业。我省要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有: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品牌会展和高端旅游等。
    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山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全面对接港澳,港澳地区服务业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可以迅速提升中山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和水平。有专家指出,“前店后厂”曾经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成功模板,那个时候香港是“店”,广东是“厂”。如今,随着粤港澳经济共融性越来越大,港珠澳大桥开工在即,包括中山在内的珠三角要联合港澳,一起做“店”,服务中国。“有了这样的大视野,中山的现代服务才会有大发展。”

■以信息化为基础打造“中国服务”
    “中山发展服务业,不能再走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老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说。目前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领域,是国际产业转移重点领域。中国服务面临着整体增长并不乐观,在GDP中所占份额也偏低,而且传统服务比例过多。面对严峻的国际服务业转移形势,中山的服务业规划起点要高,必须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端路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向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实现了第一步飞跃,下一步发展机遇在于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在今年的两会上,徐龙提交了《关于以现代信息服务业助推“中国服务”崛起的建议》,提出广东要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为生产服务,打造“中国服务”,从而“服务中国”。徐龙透露,今年将在广州建成中国移动最大的研发基地,且今年将开展绿色行动计划,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帮助企业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提高管理效能。“今年计划为广东省20多万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信息化的自动服务包。”徐龙表示,将致力推动电子政府、电子化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化服务等等,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广东打造一个现代服务业的基地。
    就在徐龙提出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同时,我市也与阿里巴巴达成初步协定,将利用阿里巴巴的商务网络来打造工业购销专业化的流通体系。目前,阿里巴巴将确定其在广东的发展,把中山这个城市作为阿里巴巴的桥头堡。不少代表委员都认为,当前社会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强烈,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的条件也已经具备。我市可以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服务业方面,推动社会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物流业发展平台越来越大
    在今年的两会上,对于物流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刘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面对庞大的现实需求,当前广东物流业发展的平台越来越大。他希望政府部门应当把物流业当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来抓,给予政策、土地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建设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基地。
    这几年,我市物流业异军突起,并发展形成三大物流集聚区。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物流聚集区,构建购销专业化流通体系。积极推动四大组团物流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对于我市以及整个广东的物流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张富生体会较深。“中远集团是1961年在广东成立的,当时只有4艘船,共22600吨运力,发展到今天,已有840多艘船,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船公司。”他说,中远三大主业广东全部都有,他们一共有近2000亿总资产,在广东大概有400亿,是中远发展得比较快的地方。“目前服务业在广东发展是黄金时期,中远集团一定会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广东优秀、优质的产品走向世界、遍布全球贡献力量。”
“物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基础平台,还需要信息平台。”李兴浩说,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专项支持。   


服务业也需要得到好的服务
    熊思东(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
    加强政策引导,弥补对服务业服务的政策缺位:应像住宅小区管理一样,在一定规模的写字楼和服务业积聚区,在政策层面上要求配套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面向服务业的服务性设施和机构,如应通过政策引导,甚至强制性的要求在设计和运营中设立适合入驻人员长期稳定用餐的食堂;设立能进行简单、及时处理的医疗紧急救助室等。要求建筑商在写字楼和服务业积聚区的设计中预留上述服务性设施的空间;入驻物业管理部门要提供上述服务;入驻企业可联合或俱乐部制形式共同分担部分成本。
   
抓住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机遇
    张春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
   与国际上服务外包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交付能力、行业专业知识、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他建议:进一步研究优化扶持政策,放宽服务外包企业进入门坎,降低企业税赋标准,延长优惠期限,将针对软件公司的税收优惠扩展至整个服务外包企业,确保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建议各级政府率先推行服务外包,并号召中国大型企业外包非核心业务。通过国内需求拉动,为离岸外包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加速电信企业重组,开展全业务经营,推动电信网、广播网与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建设一个新一代的宽带信息通信网络,更好地利用通信与互联网高新科技成果,为现代服务业的腾飞发挥重要作用。